melion 发表于 2014-4-15 18:34:14

【实战】价值领袖的话语权

作者:刘春雄


在金焕民老师的文章《价值创造的本质和机理》中,我评论道:对于目前关于价值创造的文章,我都不满意,包括金老师的这篇文章。如果只讲价值创造,不讲价值认同,是没有意义的。我已经创造出来了,但你就是不认同,这样的现象很普遍。

      如果你创造了价值,谁来认同你?
      没有话语权,就难有价值认同问题。创造价值,需要资格认同。
      没有资格认同,价值创造就难以变现。
      中国做的事,美国人认同了,中国人自然也就认同了。美国人不认同,中国人就怀疑。
      我们自己都没有自信,怎么拥有判断价值的话语权?

      营销的问题,主要不是解决创造问题,而是解决认同问题,即你做什么能够得到别人承认。
      品牌价值,包括价值创造,也包括价值认同。
      苹果公司的新产品,还没有面世,甚至还处于保密状态,全世界就已经对它疯狂。这是价值认同问题。
      新iPad面世后,社会反响不如预期,连代工的富士康都受到连累。这就是价值创造问题。

      对于跨国公司来说,价值认同的问题不大,价值创造才是关键。
      摩托罗拉崛起了,我们认同,因为摩托罗拉创造了价值。
      诺基亚崛起了,我们还认同,因为诺基亚创造了价值。
      苹果再次崛起,我们还认同,因为苹果创造了价值。
      这些此起彼伏的价值领袖,都是西方企业。
      西方是价值领袖,他们基本不需要解决价值认同问题,只需要解决价值创造问题。谁不能创造价值,谁就被抛弃;谁创造了新价值,立即被追捧。
      好莱坞是价值领袖,所以,每年的“大片”总是出自好莱坞。只要解决了价值创造问题,全世界的认同不是问题。
      在电影市场上,好莱坞无可匹敌。但在各地的电影节上,好莱坞并不占优势。因为电影节的评委本身就是价值领袖,他们不容易受到好莱坞的“价值干扰”。

      价值的认同有个话语权问题,即谁说了算?谁是价值领袖?
      这里还有个集体话语权与个体话语权的问题。
      手机行业的价值领袖一直是西方国家,它们掌握着集体话语权。
      手机行业的话语权从摩托罗拉,到诺基亚,再到苹果,这是个体话语权的转移。
      不论个体话语权如何转移,集体话语权没有变。
      只要是西方认同的,我们都认同。当然,政治是个例外。
      我们认同的,西方不一定认同,而且多数是不认同。
      中国电影被世界电影界认同,不是表现了中国先进的东西,而是用中国的落后讨好西方。世界对中国人的印象,张艺谋起了不小的作用,以至于很多西方人还以为中国人活在中世纪。

      我一直不主张孤立地研究企业品牌,主张同时研究国家品牌、区域品牌、产业品牌、企业品牌和个人品牌。
      这里同样有个品牌话语权的问题。
      缺乏集体话语权的认同,个体话语权的认同很难。
      当中国家电企业(包括海尔)拼命想进入世界品牌TOP100时,我一直认同这几乎不可能。
      因为品牌TOP的企业几乎全部是象征性产业,西方掌握着绝对的价值话语权。
      请问:在品牌TOP100,还有纯粹的家电企业吗?索尼、三星能够进入TOP100,不是因为他们是家电品牌,而是已经转型为IT品牌。
      中国的家电企业几乎都是纯粹的家电,在中国人还把家电称为“X大件”时,西方已经把家电边缘化了。当纯粹的家电企业无法进入TOP100时,中国家电企业只要还很纯粹,就几乎不可能进入。
      品牌TOP100反映了西方的人价值观,或者说发达国家的价值观。他们是当然的价值领袖。

      西方小国出大企业,如诺基亚;西方小国也出大产业,如瑞士钟表,那是他们都在西方,价值话语权不是问题,价值创造才是问题。
      中国企业被世界认同,单个企业很难做到。
      没有集体认同,那来个体认同?
      索尼、松下等被世界认同,是因为“日本家电”获得了世界的集体认同。
      丰田、本田、日产被世界认同,是因为“日本汽车”获得了世界的集体认同。
      三星、LG被世界认同,是因为韩国的家电业集体崛起的结果。
      海尔的价值牌打得很响,但基本属于“出口转内销”的做法,利用西方价值领袖的位置“征服”中国消费者。在西方眼里,家电还有多少附加值?在一个已经缺乏附加值的行业,西方消费者倒是对中国价格很垂青。

      数千年来,中国一直是价值判断的意见领袖,我们一直自信为世界的中心。我们认同的,世界都应该来朝圣。
      鸦片战争,打破了中国对价值判断的垄断地位。起初,我们不服,挨打多了,我们不仅服了,现在更是放弃了自己的价值判断,以西方的价值判断作为我们的价值判断。动辄以跨国公司的标杆“审判”中国企业,不就是这种表现吗?
      西方的价值判断地位的获得,是工业革命以来对世界的征服获得的。谁不听话,我就打谁。打多了,打狠了,就服了。
      在西方藐视中国的时候,我们创造价值并不难,但缺乏价值领袖的地位,其价值经常不被承认。
      创造价值之前,先要获取价值判断的话语权。
      价值判断的话语权,是集体话语权。
      没有对中国和国家认同和国民认同,很难有对中国品牌的认同。
      先解决集体认同问题,再解决个体认同问题。这是我的思路。

      中国制造已经被世界集体认同,很多中国企业都从中受益,这是中国企业集体行动的结果。
      中国很多行业已经高居世界第一,中国价格才能够成立,这是中国企业集体行动的结果。
      中国要成为价值领袖,同样需要集体行动。
      一旦中国成为价值领袖,那么,也许掌握话语权的企业在不断变换,但换来换去,总是那几个中国企业。

      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国家,这个名称很有意思。
      一个叫阿格塔米尔的美国人发现,如果用第三世界这样的名称谈论中国,美国人不感兴趣。中国又不是发达国家,怎样定位中国呢?他想到了新兴市场国家这个词,美国人对此很感兴趣。
      同样,“金砖国家”这个词也是美国人的发明,与新兴市场国家有类似的含义。
      这两个词给中国企业一个定位:对于中国创造的使用价值,西方是认同的;对于中国创造的价值,西方还不认同。
      相比于普通发展中国家,对于使用价值可能都难以认同,只认同原材料。我们已经有所进步。
      相对于对于发达国家的价值认同,中国还欠火候。
      但,总会有哪一天的!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【实战】价值领袖的话语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