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 创业团队成员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专长,能力重复的可能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分歧,所以在选择成员时需要谨慎,避免拍脑袋办事儿。然后就是各个阶段了。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协作关系都需要却别对待。 Phase 1,通常是2~5人,这时最好能够用对话的方式解决,绝对要避免官腔之类的冠冕堂皇的话。此时对于这个团队来说最好的推动力其实是愿景,所以Team Leader或co-founder中最好能够充当拉拉队队长的人,不断地给团队美好的愿景。这个阶段通每个人都是超人,万能。所以,并不存在所谓的协作,因为会的不会的都得做。 Phase 2,10+人,这时已经开始有小部门分工,比如销售部,技术部,行政部等。这一阶段就要开始成员或部门协作了。此时的关键是设置每个小部门的Leader,避免没有拍板的人,降低工作效率。如果要给一个小Tip的话,尽量去扁平化管理,虽然有了小Leader,但尽可能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头脑风暴,因为实践证明,这时已经开始滋生官僚化作风了,所以可以趁早避免以后的麻烦,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。 Phase 3,30+人,这时最关键在于在第二阶段培养的小Leader,他们之间的沟通。所以作为创始人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,虽说这个阶段公司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,可还是会存在浓厚的人人都是朋友的气氛,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点,先撮合各个部门的leader之间的关系,这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,很简单的方式,比如去吃个饭,一起打个球都可以。 Phase 4,100+人,就是信息流了,企业将处于高速发展期,企业的信息化,数字化,流程化将是协作的核心。这时就有了规范的工作流程,也能够不时引进高端人才,外部文化对内部文化的冲击开始显现,创始人应该带头摆脱作坊式管理模式,去借鉴(但不要照搬)成熟企业的管理模式,尽可能减少拍脑袋决定的事情(虽然这个不可避免),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。 那以后呢?上新三板,创业板,主板?那就只能靠自己了
|